電木射出成型毛邊現象與塑膠製品差異

在射出加工領域,毛邊(Burr / Flash) 是常見的製品瑕疵之一。
對於電木(酚醛樹脂)這類熱固性材料來說,毛邊出現的機率與程度往往比熱塑性塑膠更高,這並不是因為加工不良,而是由於材料特性與成型工藝的本質差異。


為什麼電木製品容易產生毛邊?

  1. 成型壓力較高

    • 電木射出為了將粉狀或顆粒狀材料充填至模腔,通常需要較高的注射壓力,增加了材料從分模面縫隙擠出的可能性。

  2. 固化前黏度低

    • 在進入模具高溫區域時,電木材料會迅速降黏並流動,若分模面密合度不足,易被擠出形成毛邊。

  3. 熱固性特性

    • 一旦固化,毛邊會變得堅硬且脆,不像熱塑性毛邊可透過熱熔修整。


與塑膠製品的差異

項目 電木(熱固性) 塑膠(熱塑性)
毛邊發生機率 中低
毛邊硬度 硬、脆 軟、可彎
成型壓力 較高 較低
修整方式 機械去除(切削、研磨) 熱刀或機械修邊
預防重點 模具精密度、排氣與壓力控制 模具密封性與壓力控制

降低毛邊的方法

  • 提升模具密封精度:確保分模面、嵌件接合處無間隙

  • 控制射出壓力與速度:避免過度充填

  • 定期檢修模具磨損:長期使用易導致分模面間隙增大

  • 優化排氣設計:減少因氣體積壓造成的材料外溢


結論
電木製品在成型過程中比熱塑性塑膠更容易出現毛邊,但透過模具精度提升與製程參數控制,可將毛邊降到最低,確保成品質量與外觀。


🔧 一、電木製品為何容易有毛邊?

原因 說明
成型壓力高 電木為粉狀原料(BMC、PF 粉),需高壓成型,壓力容易從模縫間擠出,形成毛邊(俗稱「飛邊」、「毛邊」)
模具壓合密合度要求更高 電木為熱固性材料,固化後不可再修整,模具配模不良易直接留下永久毛邊
模具無自潔作用 電木固化後不再流動,也不會自動回填毛邊處,與熱塑性射出不同
膠料揮發物多、有氣體產生 酚醛成型時會釋放水氣與甲醛等,若排氣不良也易將料「頂出」模縫產生毛邊

✅ 結論:電木成型自然特性即使工藝成熟,也容易有「輕微毛邊」,需靠模具密合度與後加工控制


🤖 二、與塑膠射出成型的差異對比

項目 電木製品(熱固性) 熱塑性塑膠製品(如 ABS、PC)
材料狀態 粉狀 / 粗粒狀,需加壓固化 熔融狀態流動充填
成型壓力 高壓(400~1000 kg/cm²) 中壓(100~300 kg/cm²)
毛邊生成機率 較高,常見在模具接縫 較少,如模具好幾乎無飛邊
成型後修邊需求 幾乎都需去毛邊 絕大多數不需去毛邊
模具密合容忍度 要求極高,公差小於 0.01mm 相對較寬容,因熱塑膠可回填邊緣
成型後性質 固化、不可回熔、機械加工可 可再次熔化加工

✂️ 三、電木成型後常見的毛邊部位

部位 原因
分模線位置 壓合時膠料從模具縫隙中擠出
推桿周邊 推桿收口間隙太大
嵌件四周 膠料受壓擠出嵌件周圍隙縫
滑塊滑動面 受熱膠料上湧,模具間隙留料

🧰 四、電木製品如何控制/去除毛邊?

方法 說明
模具配合精度高 分模面鏡面研磨,使用限位柱防止偏模
成型參數控制 充填壓力與保壓時間設定精準,避免過壓
自動去毛邊機 使用震動機、滾筒機、冷凍除毛邊機等設備
手工修邊 對小量、形狀複雜品仍常用人工去除

📌 小結

問題 回答
電木成型時是否一定會有毛邊? 基本上都會有一些毛邊,程度視模具與參數控制而異
與熱塑性塑膠成型有何不同? ❌ 熱塑性塑膠可藉由模具與流動性避免毛邊,電木無法回填收口處
成品需不需要修邊? ✅ 幾乎所有電木產品都需後製修邊處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