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膠射出模具溫控的關鍵:冷卻與加熱的差別與應用
在塑膠射出成型中,模具不只是成型的「形狀決定者」,更是影響產品品質的溫度大師。
為什麼有些模具需要快速冷卻,有些卻要穩定加熱?
答案藏在不同塑料材質、產品結構與功能需求之中。冷卻可以加速成型、避免翹曲;加熱則能提升流動性、確保細節成型與表面質感。
無論是要求高光澤度的外觀件,還是耐高溫的工程零件,正確的模具溫控策略都是關鍵。選擇專業的射出製造團隊,讓您的產品從第一模就完美呈現。
✅ 為什麼模具需要冷卻:
1. 加速產品凝固成型
塑膠熔融後注入模具中,必須快速降溫才能從液態變成固態,以保持產品形狀和尺寸穩定。冷卻系統協助塑料在最短時間內冷卻並脫模,提升生產效率。
2. 維持產品尺寸穩定與精度
若冷卻不均勻,會造成塑件翹曲、縮痕或變形。穩定且均勻的冷卻能減少這類缺陷,確保每件產品一致性高、精密度好。
3. 保護模具壽命
過高的溫度會使模具長時間受熱,導致金屬疲勞或裂紋產生。有效冷卻有助於延長模具使用壽命,降低維修與更換成本。
4. 控制循環時間(Cycle Time)
冷卻階段常佔射出成型一半以上時間。良好的冷卻設計能縮短成型週期時間,提高產能。
5. 避免氣泡、內應力
冷卻不足會導致產品內部產生應力,甚至有氣泡、空洞等缺陷,影響強度與外觀。
在塑膠射出成型中,某些模具除了使用一般冷卻水,還會使用「冷凍水」(chilled water),也就是溫度特別低的冷卻水,常見在 5~15°C 範圍。這是進一步提升冷卻效率的重要手段。
❄️ 為什麼要用冷凍水?有什麼好處?
1. 縮短冷卻時間,提升產能
冷卻速度加快 → 成型週期縮短 → 每小時能生產更多產品
特別適用在高產能需求的生產線,如:
-
食品包裝容器
-
化妝品瓶蓋
-
快速量產的透明件
2. 穩定尺寸精度
高精密塑件(如導光條、光學鏡片、連接器)對縮率和冷卻一致性很敏感。冷凍水提供:
-
穩定低溫控制
-
均勻模具溫度 → 減少翹曲與尺寸不一
3. 解決結構厚實、冷卻慢的模具問題
像是大件厚壁產品(如燈罩、把手),中央部分不易散熱,用冷凍水可以:
-
加速厚部冷卻
-
減少內縮痕、氣泡問題
🧊 冷凍水使用條件與注意事項
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溫度 | 一般設定 5°C~15°C,視產品與模具而定 |
搭配設備 | 需要冷水機(Chiller) |
水道設計 | 要注意防結露(可加保溫層) |
模具材質 | 模具鋼材質與加工方式須耐冷熱循環壓力 |
✅ 哪些模具會使用「冷凍水」?
目的 | 說明 | 常見應用 |
---|---|---|
進一步縮短冷卻時間 | 對冷卻效率要求高的多穴模、快速成型產品 | 食品包材、透明蓋件 |
控制尺寸精度 | 對縮率極敏感的零件使用冷凍水降溫可提升穩定性 | 光學件、連接器、薄件 |
冷卻困難部位 | 厚件中心或結構複雜部位需要更強冷卻力道 | 車用厚壁件、厚殼 |
🔥 為什麼某些塑膠模具要用「油溫機加熱」?
1. 材料需要高模溫才容易填充
例如:
-
PPS、PEEK、LCP、PA66(尼龍)等工程塑膠
-
熔融時流動性差、黏度高
-
如果模具太冷,流不進細小結構或填不滿,會有短射、毛邊、結合線不良等問題
✅ 加熱模具(如120~180°C)讓塑膠流動性增加,提升填模完整性。
2. 需要表面高光或鏡面效果
高模溫可防止塑料表面「冷紋」或「霧面」,例如:
-
手機殼、鏡面外殼、車燈罩等外觀件
-
模具保持一定溫度(例如使用160°C的油溫)讓表面流動更均勻,減少波紋與痕跡
3. 需要結晶化的材料(如 PBT、PET)
某些材料冷卻太快會變成「非結晶態」,影響機械強度與耐熱性。
✅ 高模溫讓材料有足夠時間結晶,得到更佳的物理性質。
4. 特殊製程需求:如IMD、LIM、精密光學零件
這類製品對溫度控制很嚴格,有時需:
-
模具恆溫加熱(甚至分區控溫)
-
避免材料內部應力不均
-
控制尺寸公差與光學性能
🛠️ 為何選「油溫機」而不是水?
-
水最高加熱溫度一般在 90~120°C
-
油溫可達 180~300°C,穩定性好
-
適合長時間高溫運作,且不易汽化、壓力穩定
✅ 總結
模溫系統 | 目的 | 適用情境 |
---|---|---|
冷卻水道 | 降溫加速固化、提高效率 | 一般ABS、PP、PE等 |
水溫機 | 中低溫模具控溫(~120°C) | 汽車零件、家電件 |
油溫機 | 高溫穩定控溫(120~300°C) | 工程塑膠、鏡面件、高精密產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