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膠射出製品常見問題總覽|製程、材料與模具設計專業解答

塑膠射出是現代製造中最普遍且高效率的成型工藝,廣泛應用於汽車零件、電子外殼、家電配件與工業構件等各種領域。然而,產品開發過程中常遇到材料選擇、模具設計、尺寸公差、外觀缺陷與生產效率等問題。
本頁由祥喆工業團隊整理多年實務經驗,彙整塑膠射出製品開案與量產過程中最常見的疑問與技術要點,協助客戶快速掌握成型知識,提升產品可靠性與量產穩定性。

塑膠射出會產生哪些常見缺陷?要如何改善?

見缺陷及對應對策如下:

短射(填不滿):提高射壓/射速、加大澆口、改善排氣

披鋒(毛邊):降低射壓、模具鎖模力不足或模面磨損

氣泡/真空孔:料溫過高、含水率過高、冷卻不均

燒焦/碳化:排氣不良、流道過長、注塑速度過快

變形翹曲:肉厚不均、冷卻不平衡、模溫設計不當

怎樣的產品適合使用塑膠射出來製造?

適合「中大量生產、尺寸穩定、結構重複性高」的產品,例如:

機構零件(支架、卡扣、連接槽)

外殼類(電器、工具、容器)

功能零件(扣具、齒輪、導向件)

包裝類(瓶蓋、盒蓋、湯匙)

塑膠原料要烘乾嗎?為什麼?

是的,大多數材料(如 PA、PC、PET、PBT)需烘乾才能避免:

  • 成品起泡或表面霧白

  • 分子結構破壞導致強度降低

  • 出現水氣與氣紋

不同材料有不同烘料溫度與時間,需依據材料數據表控制。

塑膠射出能做到厚件嗎?

可以,但須注意冷卻收縮問題。厚壁射出會導致:

  • 冷卻時間大幅拉長

  • 縮痕、氣泡、凹陷等缺陷機率提升
    建議改用中空、肋骨補強或改良模具澆口設計。

是否可以在射出製程中加上金屬、螺母、端子等嵌件?

可以,這稱為「嵌件射出(Insert Molding)」,可與黃銅、鐵、銅片、螺帽等金屬件一體成型,提升強度與導電功能。

可以協助客戶修改舊模具嗎?

可以。祥喆工業有豐富的模具維修與調整經驗,包含:

  • 改變肉厚或拔模角度

  • 調整產品配合尺寸

  • 增補排氣或加熱冷卻路徑

  • 澆口/脫模機構優化
    適合遇到舊模量產不穩、白化、變形、短射等情況的客戶。

塑膠射出件是否會因環境老化而變形?可以改用電木射出材質嗎?

是的,一般熱塑性塑膠射出件在特定環境下確實有老化變形風險,尤其是在下列情況:

🔸 常見導致塑膠老化變形的原因:

  • 高溫長時間暴露(如 80°C 以上)

  • 濕氣吸附(特別是尼龍 PA 類)

  • 紫外線照射(如戶外產品)

  • 化學藥劑接觸(如油、酸鹼)

  • 內部應力未釋放

這些因素可能導致:

  • 翹曲、尺寸變化

  • 顏色變黃或脆化

  • 機械強度下降


✅ 替代方案:可考慮使用電木(酚醛 PF)射出成型

電木是熱固性材料,與熱塑性塑膠最大不同在於:
成型後結構永久固化,不會再次軟化、變形或熔融,因此特別適合以下需求:

🔹 適用情境:

  • 長時間耐高溫使用(150–250°C)

  • 電氣絕緣要求

  • 抗變形、尺寸穩定性要求高

  • 有插入金屬端子的組件

  • 重視阻燃、不導電、不吸濕特性


🔁 注意事項:

  • 電木表面質感偏粗糙,不適合需高光澤外觀產品

  • 射出週期較長,模具需加熱並具良好排氣設計

  • 若需「透明」、「可重複熔融」或「軟硬複合」,仍建議使用熱塑性材料

回收料可以用在射出製品嗎?會不會影響品質?

可以,但須視產品功能與客戶要求而定。非功能性或外觀件可部分添加回收料以降低成本;但若產品涉及強度、精度或電氣需求,建議使用原生料。回收料易導致:

  • 色差不穩定

  • 強度下降

  • 黏度不均造成流動性問題

如何避免產品表面出現流痕或虎皮紋?

流痕與虎皮紋常因熔膠速度不均或冷卻不平衡造成。改善方式包括:

  • 增加射速

  • 改變澆口位置或型態

  • 提高模溫與料溫

  • 表面拋光處理或紋路掩飾

塑膠製品能耐溫到多少?

視材料而定:

材料 耐溫範圍(連續)
ABS ~85°C
PP ~100°C
PC ~120°C
PA66+GF ~150°C
PPS/PBT ~160–180°C

若需長期耐高溫(180°C 以上),可考慮改用電木。

是否可以同時做塑膠與電木製品?

可以。祥喆工業同時具備熱塑性塑膠射出熱固性電木射出成型產線,可依照產品特性、環境需求與預算建議最適合方案,並提供模具開發與射出整合服務。